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
“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.5%;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.5万台,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350万套,均已超2024年全年产量。”11月3日,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、机器人分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在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。
宋晓刚坦言,当前机器人技术作为引领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,已经从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”,发展成为渗透千行百业、服务千家万户的“关键智能装备和使用工具”。回顾过去几年,尤其是“十四五”以来,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、市场需求的强劲牵引下,综合实力实现了大步跨跃。
产业规模持续攀升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全国机器人行业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06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378.9亿元,实现翻番。从应用量来看,我国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,2024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.2万台,比2020年累计增长68.7%,占全球总销量的54%;保有量突破200万台,比2020年的96万台增长1.1倍,位居全球首位。
整机产品性能质量显著提升。自主品牌的重载、焊接、喷涂、移动操作等多项高性能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制成功,填补高端领域空白,广泛进入到应用市场。202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%,达到58.5%,比2020年提高27.1个百分点。同时,清洁机器人、配送机器人、教育机器人、娱乐机器人、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技术日渐成熟,加速商业化落地;农业机器人、矿业机器人、安防机器人、空间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。
零部件配套能力稳步增强。高精密减速器、高性能伺服系统、智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制不断取得新突破,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,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,配套能力显著增强,当前行业骨干企业机器人整机产品自主化配套化率已超80%。
机器人应用走深走实。截至2024年,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已累计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、241个行业中类,已覆盖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的51%,较2020年增了19个行业大类、98个行业中类。服务机器人在家居生活、商业服务、仓储物流、教育娱乐、医疗康复、智慧养老等领域大放异彩。特种机器人则在国家重大需求与极端环境下,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,今年‘智能机器人’作为重点智能装备首次被列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前不久刚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产业体系,智能机器人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的重要支撑,发展前景广阔,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制造强国与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。”宋晓刚分析。